国产精品成人99一区无码-国产精品偷窥熟女精品视频-人妻VA精品VA欧美VA-精品久久久久成人码免费动漫

您當前位置:中國菏澤網  >  省內新聞  > 正文

從浪尖到舌尖,山東串起全鏈條海洋產業“一網鮮”窺見千億鏈

作者: 來源: 大眾日報 發表時間: 2025-09-03 16:57

□ 本報記者 張瑞雪 張煥辰  

數道金光灑向蔚藍海面,深藍船身劈開黃海千頃碧波,浪頭和船頭怒撞交鋒,碎浪飛濺。白色海鷗繞飛百千紅色旗幟,像為利劍出鞘時最迅疾的船只加冕。

  “嗡—”9月1日12時,清亮的汽笛聲響徹云天,準時叫醒這座“休養”了4個月的全國漁業第一縣—威海榮成的平靜海面。  

當夜,近海穿梭的小型船只就帶回了肥潤鮮甜的鲅魚、帶魚和皮皮蝦,它們在碼頭即被一搶而空,“鮮”在海邊居民的舌尖。

  而駛向蔚藍深處的大型遠洋捕撈船只,將在短則一周、長達近月的游弋后,將金槍魚、魷魚和南極磷蝦裝進-25℃的“移動的大冰箱”,于48小時內“鮮達”全國,或源源不斷運向韓國釜山、美國洛杉磯、俄羅斯莫斯科與哥倫比亞的商超貨架。

43年來,榮成蟬聯水產品產量全國縣級桂冠,坐擁“從浪尖到舌尖”的全鏈條海洋產業。從這里,也得以一窺更為遼闊的山東海洋經濟全景。

“討海人”轉身“耕海”

  “魯榮漁56787”號年輕的船長劉凱,用“向大海討生活”形容自己祖輩世代的過往。

  曾經,依海維生的漁民習慣用“討海人”稱呼自己,風雨搖動,魚蝦吞吐,海的“臉色”決定了日子的成色。  

豐年竭澤,歉年嘆氣—粗放的捕撈模式一個勁兒“討要”,讓20世紀90年代的榮成和全國諸多沿海城市一樣,一度陷入“無魚可撈”的漁業資源萎縮困境。

  “各地都在尋找不同的出路,榮成很幸運,摸索出了立體養殖的路子。”尋山集團愛倫灣海洋牧場經理卞大鵬介紹,立體養殖將垂直海域劃分為“藻-貝-魚”3個功能區,上層掛養海帶、龍須菜等藻類,形成光合帶吸碳放氧;中層主養牡蠣、扇貝,利用其過濾海水凈化水質,同時為下層提供養分;最底層通過人工魚礁播養海參、魚類。  

卞大鵬調侃說,“海邊人常說,養海帶相當于海里撈‘銅’,養扇貝是海里撈‘銀’,養魚才是撈‘金’吶。”在立體養殖中,這三者比例為7:2:1,魚類僅占10%。這意味著這一模式放棄了短期內經濟價值最可觀、回報最直觀的魚類養殖,轉而培育可循環、高利用效率的健康生態。

  短期“犧牲”的回報亦是可喜的。立體養殖盡管會使企業在頭幾年有所減產,但最終帶來了20%—30%的畝產增收,且年固碳量可達42.5萬噸。2021年,威海市向尋山集團開出全國首例“海洋碳匯貸”2000萬元,是對相當于7萬公頃森林碳吸收量的定價,亦是對海洋饋贈的“回禮”。  

以立體養殖為底,“海洋牧場”成為進階版本。“就好比在海上種植藻類,圈養貝類魚類,把人工育苗投進自然海域,形同大規模散養。”卞大鵬解釋說。

  循著科技興海的路子,2016年,《山東省海洋牧場建設規劃(2017-2020年)》發布。2019年,山東成為全國唯一試點海洋牧場的省份。如今,“養海”六載,全省已建設海洋牧場140處,其中國家級72處,占全國總量的38%,成就了數量與規模的“雙料冠軍”。

餐桌之外 牌桌之上

  石島非島,卻繁茂如林—在這里,林立著冷鏈物流、海洋食品、海洋保健和海洋生物制藥企業,“一條魚游到石島,它可以變成任何形態”。

  開海48小時后,大批船只將滿載漁獲集中歸港。冷鏈運輸車早已整齊列陣,車廂中,GPS和溫控芯片一同亮起,溫度、濕度、位置實時“跳”上云端。  

新鮮的海味將沿著G228,搭乘特運航班,飛抵全球主流餐桌。

  但,榮成的海洋產業野心,遠不止于此:除了端上餐桌,還要挺直腰板,坐上高附加值產品鏈的“牌桌”。  

遠洋船隊帶回的一條金槍魚,如何“身價倍增”?在榮成藍潤集團,魚皮、魚骨這些曾經的廚余邊角料,經特殊酶解技術,被精準“剪切”成能輕松被人體吸收的小分子肽,備受市場青睞的深海面膜與保健飲品由此誕生。

  藍潤集團負責人感嘆,“每噸魚骨能提煉4公斤膠原肽粉,這些海洋軟黃金可比魚肉金貴多了。”而在青島,南極維康年產南極磷蝦油軟膠囊20億粒,成為走俏歐美、中東的“尖貨”。  

放眼山東,“一片海”已被拆成“一條鏈”—從分子到藥物、從魚皮到面膜、從實驗室到全球貨架,這條愈延愈深的產業鏈,正在為山東創造數千億價值:2024年,山東漁業經濟總產值達4904億元,4個海洋新興產業實現增加值558.6億元,同比增長7.3%。

今日休漁 明日有魚

  回到海洋故事的起點,從小魚苗變作鮮鲅魚,長達4個月的休漁期,算的是一筆“生態賬”,也是一筆“經濟賬”。榮成市海洋發展局工作人員于楊打比方說,這就像給海洋放了一個長假,讓水生生物安心休養生息。

  劉凱說,漁民從來曉得,今日休漁,是為了明日有魚。  

調查顯示,十年伏季休漁以來,渤海漁業資源相對密度增長了3至7倍、黃海漁業資源相對密度增長了2至5倍;黃海里的帶魚、銀鯧、三疣梭子蟹、魷魚、中國對蝦等主要經濟種類資源量增長了20%—80%。

  榮成市海洋發展局智能監控系統的大屏上,星羅棋布的紅色圓點遍布近海。即將回港的漁民們,將在這本生態與經濟的賬本上,記錄下更多的收獲。  

(□記者 毛鑫鑫 通訊員 翟慶豪 卞紅波 參與采寫)

責任編輯:
吳艷會
分享到:
中共菏澤市委網信辦主管 菏澤日報社主辦| 新聞刊登批準文號:魯新聞辦[2004]20號 | 互聯網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17
網站備案號:魯ICP備09012531號 | 魯公網安備 37172902372011號
Copyright© 2004-2012 heze.cn All rights reserved.中國菏澤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