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來源: 牡丹晚報 發表時間: 2025-07-01 09:53
□潘志豪
我在環保界工作了十八年,一直記得這樣一句名言:“廢物是放錯了地方的資源”。由此話引申開去:無用之物如果放到恰當的地方,就可以成為有用之物。比如無用的話——為行文方便,我們權且稱為“廢話”吧。
照理來說,“廢話”,既不能果腹,又不能御寒,還要多費口舌,揮霍唾沫,何苦來!但心理學家發現:當一個人不開心時,是不想說“廢話”的;只有在心情愉悅時,才會“廢話”連篇。因此,你在和人相處時,既要有傾聽他說些“廢話”的肚量,又要有激發他說些“廢話”的能量。
人生何時廢話最多?戀愛階段正是“廢話密集轟炸的黃金時刻”。
賢如魯迅先生,在與許廣平戀愛時,兩人的書信來往結集而成的《兩地書》,內容也多為瑣事,魯迅自稱“是些平凡的東西”。像“此刻是十二點,卻很靜,和上海大不相同。我不知乖姑(魯迅對許廣平的昵稱)睡了沒有,我覺得她一定還未睡著,以為我正在大談三年來的經歷了。其實并未大談,我現在只望乖姑要乖,保養自己,我也當平心和氣,度過預定的時光,不使小刺猬(魯迅對許廣平的另一昵稱)憂慮。”云云的文字,簡直俯拾皆是。這些牽絲攀藤、婆婆媽媽的話語,哪里像他那惜墨如金、一劍封喉的文字。但恰恰在這些教科書級別的情書中,顯示了迅師是個柔情如水的“暖男”,其中自有市井的煙火氣,足以讓人回味經年。
遺憾的是,當我們建立小家庭后,“廢話”頓時稀少得像沙漠中的甘霖,情愿在一起無聲地打著呵欠,也不愿向對方送上雖然充滿柔情蜜意的“廢話”。其實,二人世界會產生很多空隙,實在需要用無用之物來填滿,其中最要緊的就是——廢話。
有一年春晚,趙本山和宋丹丹演的一個小品給人印象深刻:二老結婚多年后,老太竭盡全力制造“廢話”,沒話找話;而老頭卻像草擬電報文稿,回答總是區區一兩個字,傷心的老太太只能哀求:“老頭子,你能不能對我多說幾個字?哪怕是多一個字……”可見,“廢話”,這種貌似無用的“聲帶體操”,有時卻是必需的。它能按摩心靈,滋潤氣氛,融合感情,營造快樂。那么,你又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