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來源: 菏澤日報 發表時間: 2025-07-09 09:15
在單縣曹莊鄉李莊村附近偌大一片濕地下,至今仍殘存著林臺古鎮的遺址。據2008年考古發現,該古鎮至唐宋時期發展鼎盛,其區域規模達9.6平方公里。
相傳,春秋時期,周成王封少子臻于此地建立單子國,就此修筑了靈臺,以求天佑神助。查閱單縣古籍得知:林臺鎮坐落于古黃河、漢王河及淶河的交匯處,亦屬中國九大古澤之首的孟渚澤中心地帶。民國版《單縣志》記載:“林臺于城南十八里。三臺連峙,高聳相望,為漢代轉運與防御之所。”
傳說,西漢高后呂雉帶漢高祖劉邦回娘家潘莊(屬單縣終興鎮)省親,返長安途中,劉邦、呂雉特意在古林臺逗留了兩天,目的是要“召見”一種背負“七彩龍紋”的神龜。當地官員不敢怠慢,趕忙組織大量人力在孟渚澤展開拉網式搜尋,終于捕獲到“七彩神龜”。劉邦、呂雉見到后,不禁大喜,認為神龜的出現是好兆頭,預示大漢江山從此將堅如磐石,前程一片光明。于是,欣喜之余,遂把林臺鎮更名為林臺城,并予以厚重獎掖。從此,林臺城就如沐春風,一路繁華。
至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林臺城與赤龍鎮、林臺碼頭等一同被泛濫的黃河水淹沒殆盡時,它已發展成該流域的文化、貿易中心和漕運重鎮。這由當地民間至今仍傳唱的歌謠為證:林臺城,賽北京,最后只剩下兩個大水坑!
為了使這片神奇的土地再創輝煌,單縣民間收藏家劉峰乘借國家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東風,在縣、鎮政府的支持下,斥巨資在古林臺舊址上興建了占地200畝的民俗文化村。經過幾年的努力,目前,單縣林臺古鎮民俗文化村已形成三縱兩橫五街道的規模,其臨街共建有130個展室,其中作坊展室30個,民俗老物件展室100個,共展出民俗文物80余種3萬多件。此外,還復原了黃風嶺、高府、鏢局、茶館和布莊等十幾個景點,充分再現了林臺古鎮當年的商貿流通業態和人文風貌。
這里除精心裝扮的各展室閃亮迎客外,還增加了踩高蹺、拋繡球、扭秧歌等民俗展演,同時將“皇上出宮”“縣令巡街”和“師徒西天取經”等情景再現類節目呈現給游客。高潮時,日接待量8000余人次。同時,這里還成了全縣城鄉中小學生雙休、假期期間的研學基地。前不久,單縣林臺古鎮民俗文化村被評為國家3A級景區。
“下一步,我還將探索尋找新的對接點。”劉峰信心滿滿地說,“把諸如手工坊、婚介所、嗩吶班、曲藝隊等引入園區,使民俗文化村呈現五步一景、十步奇觀、處處絕妙、秀色可餐的景致,讓其變得可人、動人、迷人、醉人!更重要的是,要讓民俗文化搭臺,與周圍鄉親共唱一出鄉村振興的大戲!”
文/圖 張昌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