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來源: 菏澤日報 發表時間: 2025-09-03 09:00
□ 孔偉建
獨山,是孤獨的、寂寞的。她身上除了石頭,還是石頭。那些野性的、裸露的石頭,孤零零地跟梁山對望著。
如果沒有抗日戰爭那段殘酷歷史,如果沒有那場載入史冊的梁山戰斗,或許,直到現在也沒幾個人知道她的存在。
可山不在高,水不在深。盡管,她沒有高海拔,沒有墓碑,沒有陵園,可她是一座英雄山,是一座歷經戰火淬煉、誕生過英雄和傳奇的山。
或許,每個人心里都矗立著一座山,她來自故鄉,抑或他鄉。總之,要觸動你的靈魂才行。
山河有情,人文有寄,獨山不孤。
抗戰勝利80周年紀念日來臨之際,我再次來到獨山。我一直想為她寫點什么,以盡一份家鄉人的責任。
我不止一次地來看獨山,或駐足、或觀望、或思索、或慨嘆。每次上山,我都覺得腳步很沉重。盡管她不高,沒有一條像樣的路通往山頂。
獨山,只是一座土石堆積而成的崮堆而已。可就是這崮堆,卻頻頻給人以奇絕之感,給人以力壓群山之勢。更多時候,我只能站在遠處看她,用仰望的姿態看她。我在她身邊緩緩獨步,夕陽下,晨曦中;微雨下,冬雪中。我想低到塵埃里去親近她,去撫摸她身上的創傷。想扒開石頭,看看藏在石縫中的彈殼,想聽聽她身上曾經發生的故事。可我身邊空無一人,只有呼嘯而過的時間跟我對峙。
1939年8月,時間太過遙遠了吧!可歷史不敢忘記,也不會忘記。我在檔案記載中看到了這樣的文字:1939年8月2日,日軍400余人進犯梁山地區。八路軍第115師在代師長陳光等指揮下,采取伏擊、分割包圍等戰術,利用獨山地形優勢,將日軍壓縮在獨山南坡的石灰窯和民房內。經過一天一夜激戰,殲滅日軍300余人,俘20余人,繳獲炮3門、戰馬50余匹、各種槍支近200支及大量武器裝備。戰斗中,日軍指揮官長田敏、江少佐被擊斃。
梁山戰斗是八路軍在裝備劣勢下全殲日軍一個大隊的典范戰例,充分展現了八路軍高超的戰術和英勇無畏的精神,是抗日戰爭中的一次重要勝利,被譽為“模范殲滅戰”。此戰不僅鼓舞了魯西地區的抗日熱情,也鞏固了魯西抗日根據地,為后續游擊戰和根據地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
當濃濃的硝煙遠去,慘烈的戰爭只剩下一紙文字。除此,剩下的就只有這座叫獨山的小山了。她應該記得那些高亢的吶喊、嘹亮的沖鋒、流過的鮮血和勝利的喜悅,她是一座靈山。
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沒有墓園,有的是那段值得被牢牢記住的歷史。沒有姓名,有的是充塞天地的凜然浩氣,有的是共同名字——英雄。還有什么比這更好的嗎?
獨山,一直以來,她就是這樣吧。她屬于梁山遺脈,還是特立獨行?我更愿意將她看成梁山遺脈,她們身上的精神一致、氣息貫通。獨山承繼了梁山好漢精神,她是鐵骨錚錚的漢子,她屬于魯西南,屬于梁山,屬于梁山人民。
歷史,已經遠去。時間,見證一切。
站在山巔,梁山就在眼前,忠義堂前的杏黃大旗依然高揚。蔥郁樹木遮不住一座城市的森然氣象。山下的獨山村,山周邊的縣城,早已換了人間,不復當年模樣。長眠在這片熱土的烈士們,可以含笑九泉了。
2014年,梁山戰斗紀念館建成開放。2015年9月3日,“梁山戰斗英雄連”榮譽旗幟光榮參加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閱兵式,接受黨和人民的檢閱。這些不都是對那段歷史的最好腳注嗎?這是多么驕人的記憶。
歷史終究會被喚醒,不管以何種方式,或早或晚,只是時間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