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劉衛國 來源: 菏澤日報 發表時間: 2020-06-18 10:32
季巧是定陶區黃店鎮學區王集小學一名五年級的學生,品學兼優,人緣又好,一看就是家長口中別人家的孩子。可黃店鎮學區王集小學校長楊雪品和老師們卻記得她兩年前剛轉學來時的樣子:“膽小自卑,不愛與人交流,一直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面,很不快樂。”
在一次家訪中,楊雪品發現了這份不快樂的緣由,原來季巧是跟隨媽媽改嫁到這里,后來媽媽走了,留下來的季巧和奶奶一家一起生活。家里條件不好,季巧平時會幫奶奶做家務,照顧生病的家人。
“當時,我心里非常難受,讓她的任課老師多關注一下這個孩子,并想方設法讓季巧像其他孩子一樣能健康快樂地成長。”楊雪品說起話來有些激動。
捂熱季巧的心,楊雪品和學校老師用了整整半年的時間,她的成績也取得很大的進步。可怎么讓孩子走出自己封閉的世界,一次文藝匯演成了改變季巧的契機。平時沉默寡言,表現并不突出的季巧被排在了舞臺最顯眼的位置。“當時下來這個舞臺的時候,季巧眼噙淚花地告訴我,老師,我很高興。”說起此事,楊雪品記憶猶新。
季巧說:“那是我第一次走上舞臺。從此,我的自信心越來越強,朋友也越來越多。”
按照山東省對于建檔立卡貧困學生的資助政策,季巧在小學階段,每學年可以獲得500元的生活補助。在物質補助之外,區教育局開展的愛心媽媽活動,也讓季巧和楊雪品之間結下了另一段緣分。定陶區教育和體育局教育質量評測中心副主任樊慶麗說:“我們統計了,全區有40多個這樣的孤困兒童。那么我們就面向全區所有中小學校,包括我們教育局機關,征集愛心媽媽。愛心媽媽們除了生活上的照顧之外,在學習和心理方面還要給予關愛。”
“老師還有‘校長媽媽’、同學在學習上都給了我很大的幫助,特別是‘校長媽媽’還專門為我過生日,她待我像媽媽一樣親,所以叫‘校長媽媽’。”季巧滿是感激地介紹楊雪品,她在“校長媽媽”家有屬于自己的房間,每到節日也會和楊校長一家人一起度過。那個家成了她溫暖的避風港。對于楊雪品來說,“校長媽媽”意味著責任,也收獲了幸福。
楊雪品說:“去年教師節,季巧送給我一張賀卡,上面寫著:你是老師也是媽媽,你陪我長大,我陪你變老。這句話讓我非常感動。”如今的季巧和很多同齡孩子一樣,會因為在學習上遇到困難而煩惱,也會為小姐妹間的爭吵而傷心。從家到學校走路只要十分鐘,這條上學路季巧很珍惜。對她來說,學校是一個改變人生軌跡的開始,也是被她寫在夢想里的地方。
季巧的經歷是定陶區教育扶貧的一個縮影。真正實現扶貧先扶智,不僅需要溫度,更需要實實在在的政策措施。定陶區委教育工委常務副書記、區教育和體育局黨組書記、局長游秋亭說: “我們控輟保學,不讓一個貧困孩子因貧失學。資助,我們從學前教育到大學,全學段,全覆蓋,做到貧困村學校建設和幼兒園建設全覆蓋。每年新招聘的優秀教師,年輕教師,選調到貧困村的小學中學去任教,要達到百分之七十以上。”
通訊員 馬 劍 記者 劉衛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