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成人99一区无码-国产精品偷窥熟女精品视频-人妻VA精品VA欧美VA-精品久久久久成人码免费动漫

您當前位置:中國菏澤網  >  鄆城縣  > 正文

鄆城縣侯咽集鎮八里灣村:
一根黃瓜鼓起村民“錢袋子”□牡丹晚報全媒體記者 孟 欣

作者: 來源: 牡丹晚報 發表時間: 2021-06-11 10:17

blob.png
黨支部領辦成立合作社,和村民商討鄉村發展大計
blob.png
剛剛采摘下來的黃瓜正在出貨
blob.png
溫室大棚內還種植了葡萄、小西紅柿,嘗試多樣發展
blob.png
溫室大棚內,菜農正在“照顧”生長中的黃瓜

6月1日,牡丹晚報全媒體記者來到鄆城縣侯咽集鎮八里灣村蔬菜產業基地,看見一排排鋼架大棚氣勢宏偉,成片相連,儼然成了鄉村里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溫室大棚內生機勃勃,一根根黃瓜掛滿枝頭,翠綠誘人,清新的瓜香撲鼻而來。早5時許,該村村民于忠瑞就來到自家黃瓜大棚內開始了勞作,“趁著天涼快,把成熟的黃瓜摘下來,今天估計能收獲1000多斤。”于忠瑞欣喜地說,今年又是一個豐收年,從2月底到7月份,預計自家10多畝大棚黃瓜能收入10多萬元。

敢于嘗試探索致富路

“運用農業技術,我們現在實現了黃瓜錯時接連上市,像這個棚的黃瓜剛處于開花授粉期,花開多了,影響黃瓜的生長,需要適當地摘掉,這樣可以保證黃瓜得到充足的營養。而我另一座棚的黃瓜已經處于采摘期,正在大量出貨。”該村村民李冉告訴記者。

八里灣村是遠近聞名的黃瓜種植專業村,“在我們村,比于忠瑞大棚多、收入高的村民還有許多,近年來,我們村通過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的帶動,已發展社員302人,建成共占地1600余畝的日光溫室、連體拱棚、大小拱棚700余座,黃瓜等蔬菜遠銷10多個周邊市縣,蔬菜旺季日成交量達到10萬斤以上。”八里灣村黨支部書記于加征說,通過種植黃瓜,村民們的腰包鼓了起來。

八里灣村人能富起來,得益于他們敢打敢拼、勇于吃螃蟹的精神。1983年,譚月建第一個種下了半畝黃瓜,“早種了半個多月,為了防止霜凍,每晚都用自制的泥碗把每一棵幼苗都蓋上,還用玉米稈為它們擋風。為了防治霜霉病,記不清跑了多少趟縣農業局請教農業專家,還買了許多蔬菜方面的書籍研究。”譚月建說,當時沒有大棚技術,為了讓自己的黃瓜早上市,他想盡了一切辦法,“沒想到真的成功了,一算賬,收入是種麥子的10倍。”

有了譚月建的成功經驗,第二年,好幾戶人家開始效仿,第三年,八里灣村人開始種植小拱棚黃瓜……從最早的自制泥碗防寒,到目前建成日光溫室、大小拱棚700余個,年產新鮮蔬菜約1.5萬噸,八里灣村靠一根小黃瓜走上了致富路。

農戶抱團,鼓起了“錢袋子”

成功的道路沒有坦途。“以前,我們種菜都是全家齊上陣,費時費力,掙錢有限,為啥?澆菜只能用壓水井,賣菜只能騎著自行車四處吆喝。一到陰雨天,道路泥濘,時常發生菜爛在地里拉不出來的情況。遇到行情不好的時候,成堆成堆的菜扔在溝里沒人要。”于加征說,如何種菜更省力掙錢?菜農們沒少聚在一起研究。

從早期的壓水井人工取水灌溉到目前的機械全自動灌溉,八里灣村村民一點點積累經驗,從互相壓價殘酷競爭,到2007年成立鄆城縣富民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開始抱起團來闖市場,再到2015年成立黨支部領辦合作社,八里灣村人摸索出了一條適合自己發展的路子。

“現在不愁銷路,只愁沒黃瓜,收購商上門來拉,很多時候都供不應求。”在該村一溫室大棚里,菜農張自蘇邊忙著照顧黃瓜,邊喜笑顏開地告訴記者。目前,八里灣村依托黨支部領辦合作社實現了規模化種植,統一管理,不僅使群眾得到了實際的好處,同時也壯大了村集體經濟。2015年以來村集體經濟總收入達到84萬元,用于美麗鄉村建設,改善了人居環境,提高了村民幸福指數。

在八里灣村的影響下,周邊1500多戶村民紛紛效仿,調整土地、建大棚、種蔬菜。接下來,八里灣村將按照現代農業標準要求,進一步提升示范園建設標準和產品質量,按照綠色認證標準要求規范生產管理,努力創建綠色蔬菜基地,做強做大“八里灣”蔬菜品牌。

責任編輯:
分享到:
中共菏澤市委網信辦主管 菏澤日報社主辦| 新聞刊登批準文號:魯新聞辦[2004]20號 | 互聯網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17
網站備案號:魯ICP備09012531號 | 魯公網安備 37172902372011號
Copyright© 2004-2012 heze.cn All rights reserved.中國菏澤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