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姜培軍 來源: 菏澤日報 發表時間: 2024-03-25 08:50
一朵花為城代言,一幅畫為城添彩。花是牡丹花,畫是工筆牡丹畫,全國10張工筆牡丹畫有8張出自巨野。4月8日至10日,由中國報業協會、菏澤市委宣傳部主辦,菏澤日報社承辦的“人間四月天 相聚牡丹城”百家黨媒看菏澤活動將舉行,屆時廣大嘉賓走進“麒麟之鄉”,近距離觀摩工筆牡丹畫的創作過程。
3月20日,巨野縣書畫院畫室內,畫師們忙著勾線、分染、罩染、題款、用印,呈現出一派緊張忙碌的景象。丹青繪國色,翰墨暈天香,隨著畫筆起落,一朵朵雍容華貴的牡丹花在宣紙上精彩“綻放”。記者眼前的畫師名叫馬凡葉,42歲,巨野縣麒麟鎮人,從事工筆牡丹畫創作17年,現為山東省工筆畫學會會員、菏澤市美術家協會會員。
“2006年,一場意外造成我右下肢高位截癱,人生進入至暗時刻,不愿見人,不愿說話,天天悶在家里。”馬凡葉回憶,后來經人幾度勸說,在巨野書畫街看了一圈,見到工筆畫“像用相機照下來的一樣”,暗自驚奇,便萌發了學畫的沖動。2007年4月,馬凡葉用曾經搞汽車維修的大手捏起了畫筆,那一年他25歲。
馬凡葉每天按時到巨野縣書畫院畫室,毛筆、宣紙、顏料與他日夜相伴。經歷了初期的不適應、坐不住,馬凡葉煩躁的心漸漸平靜了下來,水平進步很快。2009年底,他售出自己第一幅工筆牡丹畫。2016年,馬凡葉開始教畫,目前他教過的學生已有100余人。他希望這幅改變自己命運的“畫”,再去改變其他人的命運。
在巨野,像馬凡葉這樣的農民畫師有2萬人。他們平時或務農或打工,閑時畫畫。巨野工筆牡丹畫第一次“破圈”,始于20世紀70年代。當時,一批專業畫家和從巨野縣美術廠走出的職業畫師,成為帶動巨野工筆牡丹畫產業發展的“領頭羊”。
村村溢墨香,家家繪新枝。在引領者的帶動下,越來越多的巨野人得以通過畫畫養家糊口、增收致富。工筆牡丹畫的“火種”,逐漸以燎原之勢向全縣蔓延。今天,作為中國工筆畫學會命名的“中國工筆畫之鄉”,巨野上到花甲老人,下到初中生,都能拿起畫筆畫牡丹。
工筆牡丹畫在繼承中國傳統工筆畫技法的基礎上,結合現代工藝手段,精耕細作而成,勾勒嚴謹、工整典雅、色彩絢麗,充分展示了牡丹雍容華貴的特點,因此深受人們喜愛。2018年以來,巨野工筆牡丹畫再一次“破圈”,知名度越來越高。2018年,巨幅工筆牡丹畫《花開盛世》亮相上合組織青島峰會;2018年、2019年、2020年,巨幅工筆牡丹畫《錦繡春光》走進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2022年,大幅巨野工筆畫《盛世長虹》亮相第三屆中國國際文化旅游博覽會、首屆中華傳統工藝大會;2024年1月,工筆畫《盛世中華》亮相在廣州召開的“好客山東 好品山東”牡丹主題推介會。
巨野縣書畫院院長程軍偉介紹,目前巨野工筆牡丹畫國內市場占比達到80%,其品牌影響力、從業人數、原創能力、作品數量等都走在了全國前列。現有國家級書畫家66人、省級書畫家154人,擁有1個縣級農民書畫培訓基地、8個繪畫專業鎮、50個繪畫專業村、56家基層畫院、160余家書畫培訓機構,書畫產業從業人員2萬余人,在全國建立了1000余個銷售網點,年創作品120余萬幅,年綜合產值超20億元。
“想學畫有人教,想畫畫有地方,想賣畫有人收。”2023年7月1日,市委書記張倫做客央視財經頻道《對話》欄目特別節目《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時,自豪地推介起巨野工筆牡丹畫。
一花引得百花開,百花捧出盛景來。如今,走在巨野的大街小巷、公園廣場、酒店賓館、大型商超,都可以見到工筆牡丹畫的身影。據了解,巨野縣設立了工筆牡丹畫宣傳氛圍點位5000余處,設置工筆牡丹畫元素公益廣告、宣傳展示牌、景觀小品等500余個,營造出“滿眼都是花、滿眼都是畫”,全方位、立體式的工筆牡丹畫宣傳氛圍。
流光一瞬,華表千年。任時光荏苒、歲月變幻,菏澤花脈不斷、文脈不斷,一座城、一朵花、一幅畫,水乳交融、生生不息。
記者 姜培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