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馬琳 來源: 菏澤日報 發表時間: 2025-07-30 09:02
今年6月,山東省三利輪胎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三利輪胎”)年產338萬條高端高性能半鋼子午線輪胎改擴建項目進入量產階段,項目全部投產后,年可新增產值10億元、稅收5000萬元。一個項目就讓企業年產值直接翻番,曹縣這家集國家級綠色工廠、山東省專精特新企業、山東省高新技術企業于一身的行業先鋒,搶抓省委、省政府關于輪胎產業政策調整和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機遇,以創新引擎驅動產業變革,迅速崛起。
7月17日,記者走進“三利輪胎”10萬平方米的新生產基地時,162臺(套)智能化設備正高速運轉,薩馳一次法成型機與雙模液壓硫化機協同作業,國際頂尖的動平衡檢測系統實時校準,使產品能效水平超越國際標準7%,生產效率提高15%。
“通俗地講,制造輪胎和制作千層餅的道理差不多。最初,橡膠與添加劑混合,通過密煉機密煉,然后經壓延機、復合擠出線、薩馳一次法成型機、雙模液壓硫化機……一步步把簾布、鋼絲圈等多層骨架材料加入,高溫定型后一個輪胎就生產出來了,最后經過動平衡檢測機測試,外觀修整后,輪胎成品就可以進行包裝、倉儲、銷售了。人為干預越少,產品質量就越高。”企業生產負責人王飛說,這條高端生產線有162臺(套)智能化設備,其中有5臺國際頂尖的動平衡檢測機,12臺國內技術領先的智能化、數字化于一體的成型機,90臺液壓硫化機等,上料之后全部工序實現自動化。以前一臺成型機需要2名工人,現在只需要1名工人;以前成型1條輪胎需要2分鐘,現在只需要50秒。
作為國家級綠色工廠,三利輪胎通過引入薩馳一次法成型機等智能裝備,生產效率提升15%,能耗降低20%。同時,公司還與圣奧化學、天融潤達等本地企業形成了化工產業鏈和上下游產業生態鏈,這種“綠色閉環”模式,進一步推動了曹縣化工、輪胎產業全產業鏈發展。
據了解,三利輪胎改制成立于1996年,2024年公司借助省委、省政府關于輪胎產業政策調整機遇,瞄準新質生產力發展方向,向高端、智能、綠色方向升級,全面提升輪胎生產自動化、信息化、集成化制造水平。在原有年產600萬條半鋼子午線輪胎的基礎上,新增年產338萬條高端高性能半鋼子午線輪胎改擴建項目,項目總投資6.4億元,2024年5月開工建設,全部投產后,公司年產值將達20億元,實現稅收1億元以上,帶動就業1100人。
隨著新生產線全面達產,三利輪胎具有年產1000萬條半鋼子午線輪胎的產能,產品主要包括缺氣保用輪胎、靜音棉輪胎、賽車輪胎、新能源汽車輪胎、自修復輪胎等600多個規格品種。公司擁有國家專利60余項和BEARWAY(百威)、MARSWAY(瑪世威)、GALAXIA(興菏)等自主品牌,產品銷往100多個國家和地區。2024年,公司出口額達4.5億元,居全球輪胎行業75強排行榜第55位、中國輪胎企業排行榜第36位。
深耕輪胎制造28年,從傳統制造到智能創造,站在新的起點,在高端新能源汽車爆發式增長的浪潮中,三利輪胎在專精特新的發展道路上,正以技術創新為軸、綠色智造為翼,向著全球輪胎產業第一陣營奮力邁進。
記者 馬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