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來源: 菏澤日報 發表時間: 2022-05-18 09:56
成武縣大田集鎮陳胡同村是個3000多人口的大村,其中僅陳姓就達2000多人。據陳氏族譜記載,該族乃名門望族江南義門陳之一支,因其族門先祖陳友諒兵敗逃難于此。為避禍初改姓為耿,后于明成祖朱棣年間復為陳姓。初與黑氏比鄰而居,隨著兩姓氏相處日漸融洽,村名遂為合義村,又曾為合義社,清道光庚寅《城武縣志》有載。后黑氏一族逐漸衰落、遷出,陳氏一族逐步人丁興旺。尤其清雍正、乾隆以后,隨著人丁永不加賦政策的實施,陳氏人口驟增,村莊擴大,胡同相連,遂改村名為陳胡同。
陳胡同村陳氏家族墓地,位于陳胡同村南,距離成田公路80余米。該墓地始立于明朝洪武初年,至今600余載。原占地20余畝,碑石林立,翠柏茂密,家族管理井然有序。陳氏一族重孝道、重禮儀,年節都舉辦祭奠活動,頗為莊嚴、隆重。20世紀六七十年代,陳氏家族墓地慘遭破壞,碑石或被毀、或被用于修筑溝渠橋涵。古柏絕大多數被毀,僅留下一棵最為古老的柏樹,墳頭大部被平,部分進行了復耕。此后一直疏于管理,在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時,僅作為已知文物點管理。
最近幾年,陳氏成立了家族理事會,積極籌措資金,開始規劃、保護先塋墓地。去雜樹、立圍籬、植松柏、開神路、修明亭,建設了氣勢恢宏的牌坊,并盡力尋找遺落的碑石。在他們的共同努力下,陳氏家族墓地規模達到了15畝。
現在,陳氏家族墓地存有明萬歷四十四年(1616年)墓碑1通、崇禎六年(1633年)墓碑1通,清初墓碑3通、清中末太學生墓碑2通,民國時期及近現代墓碑若干。在墓地正中,僅存的一株古柏巍然屹立。2020年春季,成武縣文物局聯合縣林業局,利用科學方法,對100年以上樹齡的古樹名木進行鑒定,并出臺文件,分為三級進行掛牌保護,陳氏家族墓地的這株柏樹鑒定樹齡為1200年,系唐朝中后期遺存樹種,被評定為一級,并予以掛牌保護。陳胡同村退休老教師、陳氏家族理事會原理事長陳進升老先生,對古柏愛護有加,并賦詩一首:
袒胸露腹南山體,舒勢漫姿月桂影。
綠葉遍嘗明清月,老干或沐唐宋風;
風霜雷電嚴相斗,刀槍劍戟勇礪鋒。
本固枝繁小萬木,今朝勃發盡崢嶸。
陳氏家族理事會已經硬化墓地牌坊至成田公路道路,規劃進一步收集散落墓碑、建設紀念堂。擬立家族成員、葬于陳氏家族墓地的原民國少將、山東省獨立團團長陳孝全紀念碑,制定墓地管理制度、祭奠制度禮儀,實施專人看護管理與電子監控管理。
陳氏家族墓地是魯西南地區規模較大墓地,尤其歷經滄桑的古柏更是彌足珍貴,將陳氏家族墓地列入文物保護單位,對研究明清墓葬文化具有重要意義。同時,古樹名木亦將為菏澤市添彩。 文/圖通訊員 隋啟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