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來源: 牡丹晚報 發表時間: 2022-06-30 10:28
在單縣浮崗鎮李新集北村,67歲的退休村干部、老木匠馬言民喜愛燙畫藝術,被鄉鄰們津津樂道。
馬言民說,他17歲學習木工,潛心鉆研木雕技藝,與眾不同地在櫥柜、桌子、床榻和門額、窗戶、屏風等家具家居裝點雕刻工藝,頗受消費者喜歡,不僅增加了經濟收入,還傳承了民間傳統文化藝術。
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純手工家具家居市場的萎縮,同其他木匠一樣,馬言民逐漸失去了“用武之地”,鋸子、鑿子、斧頭等木工器具閑置,木雕刻刀更是被冷落一旁。
從村干部的崗位上退下來后,馬言民重拾木工技藝,與過去不同的是,他沒有拿起木刻刀具,而是拿起了烙鐵,由“木匠”改“畫匠”,變“雕刻”為“烙燙”,在葫蘆、木板上描摹作畫,創作主題為梅蘭竹菊、鳥獸蟲魚、人間仙境等,配以“福”“祿”“壽”“喜”“財”字樣,內容豐滿、意味悠長,彰顯了中國傳統文化的藝術感染力。
烙畫又稱火筆畫,還稱燙畫,過去的工匠用火燒烙鐵在物體上熨出烙痕成畫。馬言民使用的是電烙鐵,無須把握火候,只掌握烙燙力度,運用的是“意在筆先,落筆成形”的真功夫。
馬言民的烙畫作品不僅有中國畫的勾、勒、點、染、擦、描等多種技法,還燙出豐富多彩的層次與韻致,給人以古樸典雅、回味無窮的藝術感染力。
去年,馬言民到臨沂學習參展,三件葫蘆燙畫被一位葫蘆收藏者高價購買收藏。
目前,馬言民在兒子的幫助下,通過網上展銷燙畫作品,雖然經濟效益不算大,但得到了眾人的關注和認可,從而給予其更大的藝術創作信心和決心。
“我不圖發大財,能把這一傳統文化藝術傳承下去,就是給予我最好的回報。”馬言民說。
通訊員 劉厚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