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丁明燁 王世會 來源: 菏澤日報 發表時間: 2022-07-06 10:45
小時候,鄉村文化生活匱乏,沒有電視,沒有手機,晚上圍坐在一起聽說書人說唱,就成了老百姓們難得的奢侈享受。
說書,是盲人行乞、謀生的一種手段,大多以雙目失明的盲人居多。舊社會,因出“天花”或其他原因致盲的孩子,為謀求生存,父母在他們剛剛懂事的時候,就送他們拜師學唱。學成后,就走街串巷,混一碗飯吃,因此人們也習慣把它叫作“瞎腔”。 待牛羊歸圈,月上柳梢,鄉村的夜晚萬籟俱寂,村里男女老少便圍坐在一片空地上,聽說書人打板開唱。
說書人在“正劇”開始前,往往演唱幾個“小段子”,把竹板、銅鑼打得呱呱響,作為開場戲,以召喚、等待人們到來,然后才書開正傳。在中原地區,最受歡迎的開場形式有兩種,一是山東快書,一是蓮花落。
說書人單手打著兩片月牙型銅板,用淳樸的山東話押韻合轍地說上一段故事,稱為山東快書。人們最耳熟能詳的就是《武松打虎》,大人孩子都會唱上幾句:當哩個當,當哩個當,閑言碎語不要講,表一表好漢武二郎。那武松學拳到過少林寺,功夫練到八年上……
蓮花落的道具也非常簡單,一個銅釵,一個大竹板,節奏明快,鏗鏘有力,多用于說唱水滸、三國等故事題材。
如今,隨著電影、電視及音像制品的普及,說書人也逐漸退出了鄉村舞臺,偶爾也會聽到灌制的說唱唱片,失卻了當年的場景,怎么也找不到兒時的那份激動和憧憬。
文/ 丁明燁 畫/ 王世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