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來源: 菏澤日報社 發表時間: 2022-07-22 15:57
有人在紙上畫牡丹,有人在木頭上刻牡丹,還有人手工捏塑牡丹。在巨野,有這樣一位奇人,他能讓牡丹花“開”在石頭上。這位奇人,就是巨野籍篆刻家、陳介祺(中國清代金石學家)研究會傳拓中心主任吳滄海。
7月19日,在巨野縣城的邀梅軒工作室,吳滄海向筆者展示了一方剛剛篆刻的牡丹花。這朵“開”在石頭上的牡丹花,花瓣枝葉傳神,栩栩如生,令人嘖嘖稱贊。
吳滄海說:“都知道曹州牡丹甲天下,牡丹作為菏澤的一張‘金名片’,我們每一個菏澤人都有義務把我們菏澤的牡丹推廣出去,讓更多的人知道、了解菏澤牡丹。這就是我篆刻牡丹的初衷。”
從上中學起,吳滄海就迷上了篆刻,在他的世界里,刻刀最提神,磨磨刻刻間發出的“吱吱聲”,最是深沉悅耳。
25年里,吳滄海與一張木桌、一盞臺燈、幾把刻刀和桌面上零散的幾方石料相伴,篆刻不僅是他的精神追求,也是他的養生之道。“我這個人唯獨愛好篆刻,篆刻過程中,刻刀的深與淺、明與暗、曲與直、虛與實、殘與滿,既考驗我駕馭刀痕的功力,也讓我始終保持著頭腦的靈活度。”他說。獨樂樂不如眾樂樂,這些年,無論吳滄海去到哪里,都熱衷于分享自己的“石頭記”,力所能及地推廣篆刻藝術。
今年4月,第三十一屆菏澤國際牡丹文化旅游節如期舉行,但又因疫情原因,許多外地游客不能來到菏澤欣賞牡丹。這一次,吳滄海把創作的目光聚焦到了牡丹上,他決心把手中的石料變成牡丹刻章,賦予其“生命”的延續。
在吳滄海眼里,篆刻是有生命的。這些年,他把所有刻過的章都拓印下來收集成冊,將近幾千枚自制印章,已經集滿一柜子厚厚的冊子。
在篆刻牡丹前期,吳滄海去了巨野書畫院和繪畫老師學習畫牡丹。“篆刻牡丹,首先要把牡丹畫在石頭上,但我從來沒有畫過牡丹,怕把握不住牡丹的形態,于是找了老師學習了幾天。”吳滄海說。
學習之后,他找來滿意的石料,對照書上,用毛筆一筆一劃勾勒出牡丹的形象,再用刻刀進行篆刻。因為石頭材質偏硬,幾天下來,他拿刻刀的手磨出許多泡。
一個月的時間里,吳滄海篆刻出了6個以“花開富貴”為主題的牡丹印章。“這只是一小部分,我還會繼續刻下去,刻成一個系列。我要用自己的才藝出一份力,把‘花開富貴’組合展示給更多人。”
文/圖 通訊員 謝新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