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時蘇建 劉輝 來源: 菏澤日報 發表時間: 2022-08-17 11:00
近日,在菏澤高新區馬嶺崗鎮落成不久的曹州面人非遺館內,幾個曹州面人知名非遺傳承人正在聯手創作沙盤面塑。只見,一些紅色、黃色、淺綠色、淺黑色、粉紅色的特制面團,在他們手里上下左右翻飛,不一會兒便被捏成一個個栩栩如生、神態各異的歷史人物,再進行組合就是一件精美的藝術作品。
據馬嶺崗鎮文化站站長李俊建介紹,為打造曹州面人非遺館,馬嶺崗鎮面向轄區25名知名面塑藝人征集149件面塑作品,既有雍容華貴的牡丹,眉開眼笑的頑童,憨態可掬的壽星,也有金陵十二釵,騰飛的龍,展翅的鳳,個個造型簡練生動,形象逼真傳神,比例夸張適度,色彩鮮艷奪目,令人嘆為觀止。作品傳統與現代相結合、傳承與創新相結合,活潑生動、色彩靚麗、線條優美、凹凸有致,人物細膩傳神、物象生輝。而幾位傳承人正在聯手打造的沙盤面塑更是館內最大的作品,有幾十個作品組合而成。面塑藝人以千年古鎮馬嶺崗鎮轄區內的文化故事、神話傳說、歷史人物等為背景進行主題創作,有《三生三世之十里桃花》《黃巢點將》《孔子講學》《李朝花押鏢》等。
馬嶺崗鎮曹州面人非遺館位于菏澤高新區馬嶺崗鎮政府院內,占地350平方米,投資150余萬元。非遺館以弘揚承傳面塑藝術為宗旨,集展示和文化教育于一體,通過面塑文化的挖掘、保護、研發、拓展,使馬嶺崗鎮面塑藝術邁向新的高度。目前,館內的基礎設施、前言、批文、面塑起源、沐恩碑拓片、大師介紹、馬嶺崗文化旅游路線圖已經制作完成。
“曹州面人,也稱面塑,是一種傳統造型藝術。面塑俗稱捏面人,它以細小麥面和江米面為主要原料,加入適當顏料,分別和成不同色彩的面團,然后借助批刀、塑刀、骨簪、花紋印章等工具,用手捏制成各種各樣的塑像。由于它制作精巧,形象逼真,逐漸形成一種富有觀賞價值的藝術珍品?!崩羁〗ń榻B。
據該鎮黨委副書記張紅介紹,曹州面人歷史源遠流長,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也是黃河流域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菏澤高新區馬嶺崗鎮是我國近現代面塑藝術的發源地,薪火相傳、名家輩出。近年來,馬嶺崗鎮常態化開展各種面塑活動,不斷推動面塑藝術的傳承發展和技術創新。下一步,將探索面塑與文化的深度融合,挖掘面塑的時代價值,講好面塑藝術承載的中華文化故事。同時,注重非遺項目的生產性保護和活態傳承,全力創建“中國面塑之鄉”,助力鄉村振興,讓面塑非遺文化真正活起來、火起來。
文/圖 記者 時蘇建 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