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成人99一区无码-国产精品偷窥熟女精品视频-人妻VA精品VA欧美VA-精品久久久久成人码免费动漫

您當前位置:中國菏澤網  >  人文菏澤  > 正文

她從“敦煌”走來
—— 談張改琴藝術館及其藝術精神

作者: 李榮海 壬寅孟秋于京華 來源: 菏澤日報 發表時間: 2022-08-19 10:19

習近平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的智慧結晶和精華所在,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根基。”盛世年華,元享利貞,中華多元文化呈現歷史性偉大復興之態勢,民族文明大格局在新時代創新發展的浪潮中凸顯于我國的大江南北各個城市。

山東菏澤是一個以牡丹為符號,以牡丹文化為名片的古老而又快速發展的新型城市,以“中國牡丹之都” 名聞天下。近年來,菏澤市牡丹區委、牡丹區人民政府堅持“多元并存,以文強市”的城市建設新理念,以國際新視野招賢納士,在風景秀麗的七里河畔為全國著名書法家張改琴先生、全國著名雕塑家王洪亮先生、全國著名紫砂大師李昌鴻先生和中央數字電視書畫頻道規劃建設了 “三館一中心”,古色古香,氣派壯觀,成為地標性文化建筑,為菏澤鑄魂,為菏澤代言。

張改琴先生是牡丹區委、區政府招賢納士當中的一位,我作為引薦者,為之欣慰,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談智者亦可明己也!在茫茫的人生旅途中,認識,認可,認同,乃天時,地利,人和,有緣者相逢,志同者共鳴,道合者同行。張改琴先生,來自周祖文化圣地甘肅省慶陽市,歷任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甘肅省政協常委,甘肅省文聯副主席,甘肅省書法家協會主席、名譽主席,甘肅改琴書法教育獎勵基金會名譽理事長等文藝界重要職務。張改琴先生是我敬重和欽佩的藝術大家,之前已熟知其書法藝術水平之高和德藝雙馨在文藝界的廣泛聲譽。我在中國文聯、中國美協工作期間,由于工作方面我們多有聯系,再加上共同對書畫的學習研究,對我來說,更多的是覓知和請教。她以傳承敦煌書法為使命,對敦煌遺書、甘肅漢簡以及河西五涼書法的研究、推介居功至偉,并影響到全國各地的書法藝術工作者。她的書法將深厚的傳統基礎與碑帖的質樸勁健,借鑒于書寫之結體,揉合于流動之筆墨,形成雄強曠逸的“敦煌”書風。讀她的作品頓感氤氳于書卷墨香之中,可見曲徑通幽,可觀行云流水,品味塵埃落定之溪水靜流,悠悠于浩瀚曠朗之美妙樂曲。她的書法直追古人,結體俊奇,筆墨靈動,氣韻貫通,潤枯有致,生動自然,順勢而成,章法別出心裁,被文懷沙稱為“當代西部書壇之衛夫人”。 張海先生曾贊“張改琴對書法藝術涉獵之廣,成就之大,是一些書家難以企及的”。她被推選為中國書法家協會第六屆副主席,是書法藝術繁榮發展在這個時代必然選擇,她是甘肅省半個多世紀以來當選為中國書協副主席第一人,也是甘肅省在國家級其他十一個文藝家協會任職第一人。其國畫創作亦是書法家當中的佼佼者,在女性中水平之高亦為數不多。這樣一位書畫兼優,德藝雙馨的藝術家可尊也!且亦師亦友,為之欣慰!

2018年4月,我邀請她在山東菏澤市李榮海美術館舉辦了“九玄相承·張改琴、左文輝母女書畫作品展”,在菏澤及周邊城市產生轟動性的影響,如此影響不是每個展覽都能產生的。浪潮起伏不一定都能浪花飛濺藍天,奪目于天下之眾。留住如此的展覽,自然會激起一方藝術的潮起潮涌。此想法迎合了牡丹文化與多元文化的發展,牡丹區委區政府即投資建設,為之慶賀!從此一個代表全國當代高水平的以張改琴先生名字命名的張改琴藝術館落成于中國牡丹之都——菏澤。

古稀之年的張改琴先生精心創作了91幅精品力作以及其女左文輝的山水畫15幅全部捐贈給牡丹區人民政府,為國家寶貴的藝術財富,于本館永久陳列。為張改琴先生博大胸懷,藝術奉獻社會,奉獻人民的精神點贊稱道!我多次去張改琴藝術館用心品讀陳列展品,其小楷“樂毅論” “王羲之東方朔畫像贊”、四條屏“杜甫詩十二首”,書寫法度嚴謹,氣骨清健,墨取三色,筆隨自然,實乃先生頂峰之精品。其行書長卷陶淵明“歸去來辭”,姿取雅致,字態各異,平靜、激蕩、舒緩、含蓄,通篇觀之無窮美妙,可為臨摹研習之經典。八尺行草對聯書鄭板橋“虛心竹有低頭葉,傲骨梅無仰面花”,八面出鋒,筆落云煙,奇山異水,起伏跌宕,疏密有致,大小相間,態勢自如。八尺榜書杜甫詩“望岳”,古稀之作,超逸入神,風檣陣馬,揉草、隸、篆、行之神韻,承顏、柳、歐、趙之筆法,取百家之長,自成書風……

張改琴藝術館落成于“京都后花園,國際牡丹城”之菏澤,先生之精品力作在此永久陳列,書法界有志之士會更多地往來于這座國色天香花開富貴的城市,該館伴隨光陰輪回而靜流于千秋歷史之文化長河。

是為序。

李榮海 壬寅孟秋于京華

責任編輯:
分享到:
中共菏澤市委網信辦主管 菏澤日報社主辦| 新聞刊登批準文號:魯新聞辦[2004]20號 | 互聯網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17
網站備案號:魯ICP備09012531號 | 魯公網安備 37172902372011號
Copyright© 2004-2012 heze.cn All rights reserved.中國菏澤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