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時蘇建 李鯤 來源: 菏澤日報 發表時間: 2022-08-26 10:21
一個是古樸生香、粗獷豪放的傳統古陶制品,一個是色彩斑斕、玲瓏剔透的現代精美瓷器,兩個看似有著鮮明對比的產品,卻展示了黃泥古陶制作工藝幾千年的傳承、發展與創新,這也是黃河文化流傳給我們的藝術魅力。
黃泥古陶的制作技藝已有幾千年的歷史,因其原料為特殊的黃河澄泥,故稱黃泥古陶。相傳“陶朱公” 范蠡退隱菏澤一帶,潛心研制泥陶工藝,鼎革造型,促進陶業。從此,菏澤泥陶制作在民間不斷傳承和發展,逐漸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流派。因其泥陶制品中還含有活性炭,對水有除堿濾清、吸收異味的作用,其制作工藝也在黃河下游流域廣為流傳。
據“黃泥古陶”代表性傳承人好強介紹,“黃泥古陶”傳統制作全部采用手工工藝,主要材料選用黃河下游沖積平原地下5-8米處的黃泥,從選材到燒制需要20多道工藝。“它的燒制很難,成品率只有50%,燒成后還要拋光包銅、金銀絲鑲嵌等,有的花瓶還鏤空雕飾。而目前的黃泥古陶在繼承傳統手工藝基礎上,不斷發展和創新,大膽使用了浮雕、高浮雕、鏤空等新技法,色澤上突破了傳統的灰、紅、黑三色,運用高新技術焙燒出了橘黃、石青、仿青銅、石碣等顏色。”
近年來,好強成立了黃河窯陶瓷博物館有限公司,作為非遺項目“黃泥古陶制作技藝”的生產性保護基地及傳習所,在傳承發展黃泥古陶傳統工藝基礎上,帶領團隊不斷進行研發創新,近幾年共立項研發項目30余項,通過科技成果轉化所實現的產品20余項,申報國家專利、版權10余項,榮獲國家、省市級各類大獎50余項。目前累計研發的產品有陶類、瓷器類、紫砂類、金屬鏨刻類、牡丹文創類五大類,產品樣式達3000余種,今年更是入選了“山東手造·優選100”名單。同時,積極響應號召,為大學畢業生、下崗職工、留守婦女、殘疾人及其他困難群體家庭提供就業崗位,全力打造了一支以農民工、技工為主的傳統工藝生產團隊。 文/圖 記者 時蘇建 李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