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成人99一区无码-国产精品偷窥熟女精品视频-人妻VA精品VA欧美VA-精品久久久久成人码免费动漫

您當前位置:中國菏澤網  >  社會新聞  > 正文

大省挑大梁·綠色先行|菏澤: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東明縣扎實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紀實

作者: 張嘯 來源: 菏澤日報 發表時間: 2024-12-09 09:10

每天吃過早飯,將孩子送進村里的小學,楊美玲就來到翰林苑新村的鄉村振興車間上班。最近一段時間,經過她手制作的這批短褲訂單,完成后將銷往美國、加拿大。

“車間就設在村里,公司員工都是翰林苑新村村民,我們這兒上班時間靈活,可以帶動附近村民就近就業和穩定增收。”東明縣堡城集服裝廠生產經理任豹介紹。

驅車通過提升改造的黃河大堤,路過一條狀元路,便來到東明縣沙窩鎮翰林苑新村。東明縣沙窩鎮鎮長樊建偉介紹,這里是東明縣黃河灘區居民遷建工程24個村臺中距離縣城最近、交通最為便利的一處新村。翰林苑新村下轄李屯、北霍寨、西堡城、東堡城、楊寨5個行政村,10個自然村,安置灘區群眾1710戶,共6678人。

如今的翰林苑新村,許多人像楊美玲一樣,搬進新居后便有了新工作,不用再四處找零活。2021年,在外闖蕩幾十年的李國偉回到家鄉,搬進新居后,他開起一家鹵肉店。

“在外邊掙得再多也是異鄉漂泊,當時我在任職的公司已經是副總經理,年薪也有幾十萬,咱有家鄉情結,總想著回家,正好趁灘區遷建這個機會就回來了。”李國偉告訴記者。

從企業高管到餐廳老板,他的返鄉創業路并不平坦,但在不惑之年回歸家鄉,看著新村一排排整齊劃一的兩層小樓,還有幼兒園、超市、敬老院等一應俱全配套設施,李國偉感覺灘區群眾的日子越來越有奔頭。

如今的灘區群眾,再也不用重復“三年攢錢、三年墊臺、三年蓋房、三年還賬”的日子,開始了安居樂業新生活。

沙窩鎮積極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實施農業種植多元化發展戰略,在做好傳統農業種植的同時,鼓勵群眾拓展特色農業種植。“村里有在上海農產品銷售公司務工的村民,每年能保證1000噸的土豆銷售量。”李屯村黨支部書記李永中介紹,搬進新村后,老村舊址復耕的土地成了土豆種植基地,通過引進優質品種、推廣科學種植技術,使土豆產量大幅提升。豐收的土豆不僅給種植戶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收益,也為當地村民提供了就業機會。收獲季節,許多村民參與到土豆的采摘、分揀、包裝等工作中,增加了收入。

圍繞做好灘區遷建后半篇文章與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兩條主線,東明縣用好人口聚集優勢,發展服裝加工等勞動密集型產業,解決群眾就業難題,增強群眾致富造血能力,高效推進“組織融合、項目推動,三資融合、產業振興”,走出一條鄉村振興新路徑。

“村里在明朝時期出了一名翰林學士,新村因此得名翰林苑新村,鎮里正在打造村史館,讓更多人了解新村的前世今生。”李永中告訴記者。

樊建偉介紹,翰林苑新村黨建服務中心將打造“翰林風華·時光遺韻”村史館,該村史館分為6個功能展示區,圍繞翰林苑新村的歷史沿革、文化傳統、著名人物、村落的變遷與發展等方面進行展示。通過展示村落的歷史照片、文物、文獻以及通過多媒體手段重現歷史場景等方式,為大家提供深入了解翰林苑新村地方獨特文化和社會發展的窗口。

產業發展是保障灘區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的關鍵,東明縣積極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依托灘區自然資源豐富、土地污染少、生態環境優美、歷史文化悠久等優勢,建設黃河灘區生態和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帶,實現安居與富民同步推進、生態與產業同步發展,切實做好黃河灘區遷建后半篇文章,真正把“黃河灘”變為“幸福灘”。

從水患頻發到歲歲安瀾,如今的黃河岸邊建起新家,灘區群眾的日子越過越紅火。    

記者 張嘯

責任編輯:
分享到:
中共菏澤市委網信辦主管 菏澤日報社主辦| 新聞刊登批準文號:魯新聞辦[2004]20號 | 互聯網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17
網站備案號:魯ICP備09012531號 | 魯公網安備 37172902372011號
Copyright© 2004-2012 heze.cn All rights reserved.中國菏澤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