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來源: 發表時間: 2025-08-29 15:31
□ 賈先奎
菏澤作為魯西南革命老區核心,承載著冀魯豫邊區抗戰與解放戰爭的厚重歷史,全市現存革命遺址152處。近年來,市政府把紅色旅游納入“文旅融合發展規劃(2021-2030年)”,提出打造“魯西南紅色旅游體系”。但目前來看,紅色旅游仍處“資源大區、品牌小區、效益弱區”的尷尬境地,陷于“有說頭、沒看頭,有資源、沒流量”的困局,亟須厘清癥結,拿出破解方案。
紅色資源旅游開發的多重價值
紅色資源不僅是歷史遺產,更是推動區域發展的文化資本。紅色資源的旅游開發具有多重價值。首先是具有不可替代的教育意義。紅色資源是黨領導人民進行艱苦卓絕斗爭最直觀、最生動的歷史見證,是開展愛國主義教育、革命傳統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的天然課堂。2024年菏澤全市大中小學在校生180余萬人,但實地接受紅色教育的比例據測算不足三成。其次,紅色旅游是文旅融合的重要引擎,是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在菏澤落地的直接抓手。據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的數據,近年來全國紅色旅游接待游客年均增長率保持在兩位數。對菏澤而言,深度開發紅色資源,能有效延長游客停留時間,帶動餐飲、住宿、交通、購物等關聯產業,創造就業機會,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能,實現紅色引領、綠色發展。據統計,2024年全市接待游客約2694萬人次,旅游總收入約238億元,其中紅色旅游不足10%,遠低于全國平均水平,提升空間巨大。
現有紅色場館的深度活化利用
菏澤現有紅色場館普遍存在“三多三少”問題:展板多、實物少;靜態多、互動少;講解多、體驗少。缺乏歷史場景的生動還原與情感共鳴的有效激發,難以滿足游客尤其是年輕群體的體驗需求,寶貴的教育資源未能轉化為強大的育人力量與旅游吸引力。以冀魯豫邊區革命紀念館為例,據業內測算,年接待量約30萬人次,游客平均停留不足半小時,二次消費占比極低。
要破解以上難題要從下面三條路徑著手。一是要突出情景再現,活化歷史。借鑒“紅色沂蒙”等經驗,打造具有菏澤地域特色的沉浸式演藝項目。精心編排紅色主題實景演出、情景短劇,讓歷史人物“活”起來,讓故事“動”起來。二是科技賦能,革新展陳。引入現代技術手段,打造沉浸式、交互式體驗空間。如利用3DMapping技術在黃河大堤投射強渡黃河光影秀,利用VR技術重現魯西南戰役的激烈場景,讓游客“親歷”戰場。三是研學深化,功能拓展。開發體系化、主題化的紅色研學課程與黨性教育項目,如利用劉鄧大軍渡黃河、湖西抗日、南下精神尋根等紅色旅游精品線路,設計“紅色研學走廊”,變參觀為參與,變感動為行動。
代表性革命遺址遺跡的挖掘再現
菏澤大地上的革命遺址遺跡,是紅色歷史最本真的載體。但部分極其重要的遺址,如紅三村抗日聯防遺址,因歷史變遷與保護意識不足,地面遺跡已近乎湮沒。當年堅固的村寨工事、地道網絡、指揮部等歷史痕跡多已難尋其蹤。張寨黨支部舊址雖經一定保護,但其歷史環境的完整性、原真性亦面臨挑戰。這種歷史痕跡的消逝,是無可挽回的文化損失。面對嚴峻現實,亟須以大格局與歷史眼光,實施搶救性保護與創新性再現。一是加強遺址保護與標識。對現存遺址遺跡進行科學評估、測繪建檔,設立清晰、規范的永久性保護標識和說明系統,即使地面建筑無存,也要精確標記歷史坐標,講述空間故事。二是強化場景復原與數字重生。對于紅三村等遺跡消失但地位極其重要的遺址,可運用三維建模、數字孿生技術,在線上平臺或紀念館內,數字化重現其歷史原貌與重大事件場景。三是重視環境整治與氛圍營造。對劉鄧大軍強渡黃河遺址、張寨黨支部舊址等現存遺址,不僅要保護本體,更要整治周邊環境,恢復歷史場景感。四是打造標志性節點。將最具代表性的遺址作為菏澤紅色旅游的核心吸引物與精神地標,形成震撼人心的紅色遺址群落。如在劉鄧大軍強渡黃河遺址,借鑒“武漢橫渡長江博物館”的做法,建設遺址紀念公園,保留渡口老船樁、堤岸炮位及民房彈痕墻,復原渡河木帆船。推進紅三村革命舊址恢復工程,按照可識別、可逆性原則,使用現代夯土技術+局部鋼構復建當年的重要場所。加快實施張寨紅色文化街區整體搬遷,將涉及民居置換到新區,原址恢復20世紀40年代街巷肌理。
紅色故事的搶救性整理與IP化演繹
紅色故事是紅色資源的靈魂。菏澤在紅色故事挖掘整理上已有較好成果,出版了多部反映地方革命斗爭的書籍,涌現出《根據地》這樣優秀的報告文學作品。然而,散落民間的故事、親歷者的記憶仍在不斷流失。隨著當年的老戰士、親歷者、見證人年事已高甚至相繼離世,搶救口述歷史已成為一項與時間賽跑的緊迫工程,必須立即行動。一是開展全面深入的口述史采集,推進“紅色記憶”工程。組織專業力量,制定詳盡計劃,爭分奪秒尋訪健在的老戰士、老黨員、老支前模范及其后代,利用高清音視頻設備,全面、真實、細致地記錄他們的親歷、親見、親聞。二是系統整理與編研出版。對已搜集和新采集的史料進行系統梳理、考證、研究,編纂高質量的《菏澤紅色記憶口述史叢書》《菏澤革命斗爭故事全集》等,形成權威史料庫。三是創新故事演繹與IP打造。借鑒“紅色沂蒙”的成功經驗,對整理出的紅色故事進行深度藝術創作與現代化表達。如以紅三村保衛戰、強渡黃河為背景,創作紅色主題的影視劇、動漫、舞臺劇,開發紅色主題繪本、有聲故事。提煉“魯西南烽火”“黃河怒濤”等核心元素,設計菏澤紅色文旅統一視覺形象,利用社交媒體、短視頻平臺進行創意傳播,打造獨具魅力的“菏澤紅色IP”。
紅色資源是菏澤最寶貴的歷史饋贈,也是面向未來的戰略資產。唯有以功在千秋的敬畏之心和時不我待的緊迫行動,通過科學保護、深度挖掘、技術賦能、創新表達,方能在時代激流中守護好這份鮮活的民族記憶,讓紅色菏澤不僅成為教科書上的章節,更成為可感、可知、可參與的精神家園。唯有如此,方能不負先烈、不負時代、不負人民,讓紅色菏澤在新時代的畫卷上綻放出更加璀璨奪目的光芒。
(作者單位:菏澤醫學??茖W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