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郭衛東 來源: 牡丹晚報 發表時間: 2020-07-20 15:11
□記者 郭衛東
7月17日,天空飄著細雨,記者驅車趕往曹縣樓莊鄉安樂村采訪。幾年前,安樂村還是遠近聞名的貧困村,交通不便,經濟發展相對滯后;而如今,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鄉村,每年古箏及古琴銷售額可達近千萬元,村民們忙碌的身影、車間內整齊擺放的樂器半成品……處處展現著安樂村的新氣象。
發展傳統工藝,奏響脫貧樂章
“2003年,我開始從事有關樂器原材料的生意,后來我發現,樂器制作的原材料、很多制作的工人都是我們樓莊鄉本地的,但因為鄉里沒有相關企業,所以都在為別人打工,也掙不到什么錢,于是我就有了自己開廠的想法。”山東荷花民族樂器有限公司負責人高孝存向牡丹晚報全媒體記者介紹說。
經過一段時間的籌備,2013年,高孝存的山東荷花民族樂器有限公司正式掛牌,開始生產古箏和古琴。
“制作古箏是個細致的工作,一架古箏從開始到完工要經過近百道工序,傳統的古箏制作需要三年時間。”高孝存說。高孝存和村里老人、有經驗的木工師傅交流探討,對制作流程進行了一系列優化改進。他們將原本三年的流程精減到4個月,在工廠經過打磨、雕刻、上弦、定音等一系列流程后,一臺臺制作精美的古箏就走向了市場。
致富不忘鄉親,帶動群眾致富
談起自己的創業經歷,高孝存娓娓道來,“曹縣是全國最大的木材基地之一,有‘桐木之鄉’的美稱。全國市場90%以上的樂器發聲板都來自樓莊鄉,樓莊鄉出產的桐木遠銷至日本、韓國等國家。樓莊鄉出產的桐木密度小,材質較松軟,有著良好的共振性,導音性非常好,是古箏等樂器共振發音面板的優選木料。”
工人高忠興今年47歲,跟隨高孝存工作已有七八年的時間。談起這份工作,高忠興表示,以前在外地打工,天南地北地跑,也沒有辦法照顧家,現在在家門口務工,錢也不少掙,一年掙個七八萬元,還不用外出,他在這兒工作得非常舒心。
開辦博物館,讓孩子愛上古箏
目前,高孝存的工廠是全國最大的樂器原材料生產基地,占全國市場份額的76℅,是上海市敦煌民族樂器廠最大的原材料供應商。公司年產古箏、古琴民族樂器8000余件,并在淘寶、拼多多等電商平臺開設了網店,銷售額逐年上漲。高孝存還與菏澤學院實現了校企共建,在音樂舞蹈系投資建設了“魯箏藝術博物館”。
記者了解到,該古箏藝術博物館已經在2019年7月份簽訂合作意愿,由于今年的疫情,開館時間還沒有最后確定。“開館后,古箏藝術博物館就是古箏制作、展示、傳承、研究的基地,希望博物院能成為游客了解古箏文化的一個新窗口,讓越來越多的人了解古箏,愛上古箏。”高孝存說。
如今荷花民族樂器公司生產的古箏已經成為樓莊鄉安樂村的一張特色名片,“小木頭”給村民帶來不錯的收益,安樂村也成了遠近聞名的古箏專業村。
曹縣樓莊鄉工作人員潘碩介紹說:“安樂村的木材制作歷史悠久,之前有不少村民以小作坊的形式進行木材加工、工藝品加工,并沒有形成有氣候的品牌。現在圍繞當地優勢,整合資源,建設扶貧車間,規范企業運作模式,大力扶持鄉村企業,讓制作優勢成為產業優勢,打造品牌,推進安樂村樂器制作產業持續發展,帶領村民走上致富奔小康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