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成人99一区无码-国产精品偷窥熟女精品视频-人妻VA精品VA欧美VA-精品久久久久成人码免费动漫

您當前位置:中國菏澤網  >  十九屆六中全會  > 正文

菏澤市發展鎮域小城市的幾點思考

作者: 來源: 菏澤日報 發表時間: 2021-11-23 09:37

馮 琛

城鎮化是衡量一個區域綜合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之一。據菏澤市統計局統計,2020年菏澤市城鎮化率達到51%,比上年提高0.37個百分點。菏澤作為農業大市,農村人口在一定比例上相對比較多,城鎮化的水平雖然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還需要進一步提升。2018年由市政府牽頭首次提出了“兩新”融合發展的工作思路。2020年成功啟動“兩新”融合試點鎮建設,打造鎮域小城市31個。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快推進31個“兩新”融合試點建設進度,全力支持15個重點鎮建設,著力打造環境優美、功能完善、宜業宜居的現代化小城鎮的發展思路。鑒于東明縣省級I型小城市試點和定陶區、鄆城縣、鄄城縣城鄉融合試驗區建設情況提出幾點思考。

充分認識和高度重視培育鎮域小城市在提高菏澤城鎮化質量中的地位

鎮域小城市是連接城市和鄉村、實現城鄉發展一體化的重要紐帶,是促進農民就地就近轉移的重要平臺,是縣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發展鎮域小城市有利于提升城鄉統籌發展水平和帶動鄉村振興,對于鎮域范圍內整體服務能力的提升和治理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把鎮域小城市從重點鎮中單獨拿出來,列為市域城鎮體系的第三級,凸顯了鎮域小城市在菏澤市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在鎮域小城市建設上,菏澤市應按照產業優勢明顯、人口集聚度高、人居環境優、輻射帶動功能強、風貌突出的新興小城市的發展目標,強化城市意識,大力提高城鎮化率和綜合城鎮化水平。

多元著力,破解資金、土地和人才等要素瓶頸

“財政政策”“土地政策”和“人才政策”是鎮域小城市建設發展過程中政策支持的必要內容。在財政政策方面,增大財政補給,增加財力保障,如增加鄉鎮財政收入的留成比例、城市建設配套費返還等,給鄉鎮的建設發展提供足夠的財力支持。除了財政支持,要多渠道籌集建設資金,在實現投融資方式創新的條件下將財政資金引導作用提高到最大化。充分引進民間資本投資,可以基于TOT、PPP 或者BOT等融資方式之下,進一步完善供水、文化、教育、供電以及體育等基礎設施與公共服務領域方面的硬件建設。

土地政策中最重要的是“建設用地指標”的支持,這對鎮域小城市的建設發展意義重大。實現用地指標向鎮域小城市傾斜的發展目標,并且在基于有效的調整與優化鎮域小城市相關農保率指標的條件下實現用地規劃指標的有效建設;加大對土地綜合管理的力度,并且在調整與優化相關土地空間布局的條件下實現其重點向中心城市轉移的發展目標;基于系統性與科學性的角度下有效規劃鎮域范圍內農村土地發展,為鎮域小城市建設提供積極且有效的發展條件。

鎮域小城市建設過程中,如何吸引和留住人才和人氣也是當前需要著力解決的問題。顯然,“高精尖”人才在短期內很難大規模流向小城鎮。首先,可以嘗試安排各級建設規劃、環保監察等重要職能部門專業人才到鎮域小城市任職、掛職和交流互派鍛煉。其次,要根據實際情況,大力培育職業技能人才。重點培養企業技能人才、鄉土人才、農民工、特殊對象等四類群體,政府要搭建好職業院校、民辦職業培訓機構、企業培訓等三大平臺,提高鎮域小城市工作人員的知識和技能水平。對鎮域小城市建設緊缺的行政管理和專業技術等人才,要靈活招聘、特聘,給予相應的優惠政策,吸引人才應聘。

立足特色,強化鎮域小城市差異化培育

鎮域小城市建設發展關鍵之處就在于如何發揮特色、彰顯獨特。城鎮規劃具有龍頭引領作用,實質上也屬于政策范疇,調整創新扶持政策,必須做好這方面工作。在鎮域小城市建設過程中,要根據地理位置、資源稟賦、歷史沿革、經濟基礎等條件,發揮比較優勢,揚長避短,突出特色,防止“千鎮一面”的現象。對于歷史名鎮、文化旅游名鎮,要采取保護性開發建設的政策,深入挖掘和發揚歷史、文化內涵,切實保護好古村落、老街巷、特色民居和各種山水自然、地域人文、建筑風貌,真正讓人“記得住鄉愁”。對于產業基礎較好的鎮域,要圍繞優化產業結構,培植主導產業,延長產業鏈條,逐步形成配套產業集群,把產業做優做強做特。同時,要注重產城融合理念的運用,推動城鎮化、農業現代化以及工業化協調發展,加強建設生態文明,推動產業、資源以及人口合理布局,打造宜居宜業宜游的美麗鎮域小城市。

發展鎮域小城市的目的除了鎮域的特色產業得到發展,當地的歷史文化得到發揚和傳承,還需要使鎮域內的居民能夠享受小城市發展的成果。鎮域小城市的特色產業選擇、產業發展,應能夠進一步帶動鎮域小城市的社會保障、社會管理、生態環境、社會文化等多個層面的發展,不管是深入開發原有特色產業,還是引入新興產業,都應加強與鎮域小城市內各類社會主體的合作,使鎮域小城市成為一個利益共同體,有共同的發展理念與目標,有共同的文化認同感,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

(作者單位:中共菏澤市委黨校)

責任編輯:
分享到:
中共菏澤市委網信辦主管 菏澤日報社主辦| 新聞刊登批準文號:魯新聞辦[2004]20號 | 互聯網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17
網站備案號:魯ICP備09012531號 | 魯公網安備 37172902372011號
Copyright© 2004-2012 heze.cn All rights reserved.中國菏澤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