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賈玉存 來源: 菏澤日報 發表時間: 2022-04-15 10:05
□ 賈玉存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打造鄉村振興的齊魯樣板,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賦予山東的光榮使命和政治責任。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過程中,需要基層黨組織發揮好“先行兵”和“領頭羊”的作用。
從理論維度講,抓黨建促鄉村振興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堅決做到“兩個維護”的具體行動。這是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的理論邏輯。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基層黨建工作,對加強農村基層黨建工作做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特別強調要堅持和加強黨對“三農”工作的全面領導,加強農村黨的建設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堅強政治和組織保障。關于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的重要指示、批示,可以梳理為以下六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各級黨委要扛起鄉村振興的政治責任;二是建強領導班子和干部隊伍;三是充分發揮鄉村黨組織的作用;四是吸引各類人才在鄉村振興中建功立業;五是加快構建黨組織領導的鄉村治理體系;六是堅持以實干促鄉村振興。這深刻指出了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的政治責任、任務要求、措施辦法,具有很強的思想性、指導性、針對性。深入學習領會貫徹落實這些重要指示、批示,是基層干部的主責主業、本職本分,更是在鄉村振興中應有的政治自覺和擔當作為。
從歷史的維度講,加強農村基層黨建是黨的優良傳統、重要經驗。這是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的歷史邏輯。從中央到基層,農村基層黨組織是黨的組織體系在廣大農村的根基,是黨在農村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發揮著領導作用。這是我們黨區別于其他政黨的政治優勢。回顧黨的百年歷史,從建黨開始,通過基層黨組織把分散的個人組織起來,發揮組織優勢和領導作用。新中國成立之后,我們黨徹底廢除了鄉村宗族士紳、鄉保、保甲等體制痼疾,構建了以黨組織為領導核心,自治組織、集體經濟組織、群團組織共同參與的鄉村治理格局,黨在農村的組織動員能力大大加強。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黨的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堅定不移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推動各級黨組織認真落實從嚴管黨治黨的主體責任,堅持抓基層、強基礎、固基本,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得到長足的進步和明顯躍升,也為農業農村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提供了堅強的政治和組織保證。在鄉村一線,凡是發展比較好、群眾比較滿意的地方,肯定有一個堅強有力的黨組織,相反,如果一個村子黨組織軟弱渙散,這個村子也會是一團糟。黨建抓實了就出生產力,抓細了就出凝聚力,抓強了就出戰斗力,這是治本之策。
從現實的維度講,抓好農村基層黨建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現實需要。這是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的現實邏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最終離不開農村基層黨組織去推動、去落實。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度、廣度、難度都不亞于脫貧攻堅,所以黨建引領鄉村振興重要性愈加凸顯,比過去抓黨建促脫貧攻堅更加重要。我們既要看到過去抓脫貧攻堅取得的進展和成效,更要深刻認識現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所面臨的新的形勢和新的挑戰。農業生產經營方式深刻變革,對“產業怎么帶”提出了新課題。現階段農業生產方式逐漸由小農生產向適度規模經營轉變,農村土地流轉頗為普遍,新的農村合作社、新經濟組織大量涌現,新業態新模式不斷出現,面對新情況,如何發揮領導作用,如何組織引領農民,組織資源,引領產業發展,都需要黨組織主動作為。城鎮化向縱深推進,對“人從哪里選”提出了新挑戰。農村的空心化,農民老齡化問題凸顯,特別是大量青壯年外流,一些發展基礎薄弱、缺乏產業的村,“引人難”“留人難”的問題特別突出。農村社會結構深刻變化,對“鄉村如何治”提出了新要求。隨著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的發展,農村社會階層、人口來源和職業構成多元化,農村居民生活需求、生產方式、利益訴求的多樣化,思想文化、價值觀念復雜化,如何構建黨組織領導的鄉村治理體系,使組織強起來,人心聚起來,力量統起來,還有大量的工作去做。聚焦我們黨建本身來說,農村基層黨建還需要解決一些問題,比如,一些地方村黨組織帶頭人隊伍還不能完全適應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需要,大量工作最終還是靠村里面去落實;鄉鎮“龍頭”作用發揮得不夠充分,脫貧攻堅精準到村到戶,但鄉村振興精準的范圍,如果僅靠一家一戶就很難實現,因為鄉鎮要統籌產業規模化,要把鄉鎮建成鄉村治理中心、農村服務中心、鄉村經濟中心,鄉鎮在鄉村振興中發揮的作用,一定會比脫貧攻堅中發揮的作用要大;農村基層人才短缺問題比較突出,尤其缺產業經營人才、發展人才和專業技術人才;黨建引領鄉村治理“最后一公里”還有堵點,黨的一些工作延伸不到底,治理的合力還沒有完全形成,教育引導群眾還不夠;農村基層黨建責任還需要持續壓緊壓實,沒有做到真管真嚴、常管常嚴,認為抓黨建是潛績,抓項目是顯績等。解決這些制約鄉村振興的問題,需要黨的基層組織更好地發揮作用。
(作者單位:中共東明縣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