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成人99一区无码-国产精品偷窥熟女精品视频-人妻VA精品VA欧美VA-精品久久久久成人码免费动漫

您當前位置:中國菏澤網  >  銘記歷史 緬懷先烈  > 正文

“運西”有個梁仞仟

作者: 馮鍇 來源: 牡丹晚報 發表時間: 2025-08-01 09:36

image.png
烈士紀念館里的宣傳畫——“窩窩隊”培訓
image.png
從延安遷到鄆城縣革命烈士陵園的梁仞仟墓碑

□記者 馮鍇

“三月里來三月三,運西有個梁仞仟。他同楊勇肩并肩,抗日反偽有貢獻。”這首抗戰時期在運西地區廣為流傳的歌謠,唱出了當地群眾對一位年輕革命者的深切懷念。

運西地區,即大運河以西的抗日根據地與解放區,涵蓋當時的鄆城、鄄城、范縣等地,是冀魯豫抗日根據地的核心區域之一。歌謠中的梁仞仟,便出生于鄆城縣武安鎮洪王莊。他是中共鄆城縣黨組織的創始人,也是運西抗日根據地的主要創建者。1940年,這位年僅29歲的革命者在延安病逝。1975年,他的遺骸被遷葬于鄆城烈士陵園。

走進鄆城縣革命烈士陵園,松柏蒼翠如墨,梁仞仟烈士墓靜臥其間。烈士紀念館內,一組連環畫前,講解員正將他短暫而璀璨的一生娓娓道來。

求學明志:從鄆城少年到共產黨員

梁仞仟自幼聰慧,博聞強記。1930年,他以優異成績考入山東省立六中。

連環畫中,濟南街頭,一名男青年振臂高呼,帶領學生游行示威——這正是梁仞仟響應黨的號召、聲援抗戰的場景。在這所學校,他接觸到新思想,大量閱讀進步書刊,立下救民報國的志向。1932年淞滬抗戰爆發,熱血沸騰的他與愛國學生一同抵制日貨,組織請愿團走上街頭,聲援各地抗日斗爭。

1933年,梁仞仟考入濟南省立第一中學。在校期間,他主動向進步師生靠攏,政治覺悟不斷提升。1935年底,經林浩介紹,他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6年夏,24歲的梁仞仟成為中共濟南市委委員,兼任濟南省立一中黨支部書記。繁重的工作讓他患上肺病,但校內外同志與進步學生常借探病之名與他接洽,病房成了“接待室”。他在這里講解革命道理、布置工作,培養出一批共產黨員與革命干部。

1936年11月,綏遠抗戰爆發,全國人民積極聲援,省立一中也卷入這一熱潮。梁仞仟組織全校動員會,號召學生與工農大眾結合,到街頭、鄉村宣傳抗日救國主張。

當時,日本大舉侵華,中國共產黨堅決主張抗戰,國民黨內親日派卻宣揚投降主義。濟南一中校長在全校講話時,也大肆鼓吹不抵抗主義。梁仞仟當即當面質問,在他的帶動下,學生們紛紛發聲質疑。這讓校長惱羞成怒,尤其痛恨帶頭的梁仞仟,學校甚至聯合警察前來抓捕。

梁仞仟聞訊脫險。為保護他,黨組織決定護送他返回原籍,執行新的任務。

星火返鄉:奠基鄆城黨組織

烈士紀念館的一個房間里,黨旗下,一名男青年正激情演講,臺下聽眾凝神傾聽。工作人員介紹,這里還原的是梁仞仟回到鄆城后,宣講我黨抗戰主張的場景。

回到鄆城后,梁仞仟借著探親、訪友、看望同學的機會,不到兩個月就聯絡了50多人,并介紹一批進步青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7年9月,鄆城縣第一個黨支部——洪王莊黨支部成立,隸屬中共山東省委,梁仞仟任書記。同年11月,中共魯西南工委書記白子明(白學光)受山東省委派遣來到鄆城,與梁仞仟取得聯系,明確由他負責籌建中共鄆城中心縣委。其間,白子明傳達了中共中央《上海太原失陷以后抗日戰爭的形勢與任務》的文件精神,以及成立鄆城中心縣委的指示。

在梁仞仟的領導下,黨的組織迅速發展。1938年底,中共鄆城縣委已在國民黨四區區中隊建立黨小組;在鄆城、鄄城、巨野、菏澤四縣結合部的十幾個村莊建立黨支部;在趙樓、智垓、袁莊、張寨、鹽廠、周莊等村建立黨支部或黨小組;城西南的仁懷莊、周莊,城北的孫莊,城東的黃堆集,也都有了黨的骨干。此時,鄆城縣已有30多個村莊建立起黨支部或黨小組,黨員發展到80多人。這批在斗爭中成長的共產黨員,很快成為領導運西人民抗日的骨干力量。

運西亮劍:武裝抗敵顯擔當

“我小時候最愛聽‘窩窩隊’打鬼子的故事!”在鄆城傳遞紅色文化博物館,館長李傳遞拿起一桿鐵槍介紹,這桿槍正是他從“窩窩隊”隊員后人手中征集的。

他口中的“窩窩隊”,是群眾對梁仞仟組建的抗日武裝的親切稱呼。1938年春,為組建抗日武裝、培訓骨干,鄆城中心縣委以魯西抗日自衛團名義,在鄆城南飛哲集等地舉辦了三期訓練班。梁仞仟親自任教,講解抗戰形勢與統一戰線政策。

因條件艱苦,訓練班學員吃住都很差:大家擠在三間破屋里,鋪麥秸、枕磚頭,吃黑窩窩頭就鹽水,被群眾親切地稱為“窩窩隊”,他們的抗日決心廣受贊譽。后來,訓練班規模擴大,遭國民黨鄆城縣長王念根干涉。梁仞仟據理力爭,為保存力量,訓練班暫停,轉入秘密活動。

1938年5月,日軍占領鄆城、鄄城后,梁仞仟率自衛團在鄆城西設伏,夜襲日軍車隊,斃傷數十人,己方無一傷亡;1939年3月,八路軍115師進駐鄆城,梁仞仟建議攻打樊壩偽軍據點,并抽調自衛團骨干支援楊勇部,助力八路軍取得入魯首戰勝利。

抗戰殺敵人,梁家父子兵

“梁仞仟的父親梁秀松也是烈士,梁家父子抗戰殺敵的故事,在咱這兒傳成佳話。”在梁秀松烈士遺像前,講解員動情地說。

梁仞仟返鄉后,向父親講述時局與共產黨的抗日主張,梁秀松當即表示:“沒有國哪有家?毀家紓難,在所不惜!”“窩窩隊”訓練期間,年近花甲的梁秀松見兒子為難,送來5000斤高粱,又發動其他鄉紳湊齊8000斤口糧,保障了訓練班如期開課。

當時,梁仞仟既要帶隊游擊戰抗擊日軍,又要提防國民黨頑固派,處境艱難。他利用父親與國民黨六區區長黎佩卿的關系,支持父親出任六區中隊長、區長,成功打入敵人內部。他們先后團結爭取了國民黨四區區長楊巨斗、王相臣,又派共產黨員李學啟任四區隊副隊長,掌握了四區武裝。隨后,自衛團大部分成員加入四、六區中隊,以合法身份掩護,保存了革命力量。

1939年9月,鄆城縣抗日民主政府成立,梁仞仟被推選為第一任縣長,梁秀松當選區長。父子同時被民選為抗日干部,一時傳為美談,群眾編歌謠贊道:“老區長梁秀松,騎毛驢、戴眼鏡,傾家蕩產鬧革命,年高六十又出征。兒子當縣長,老子聽命令,抗戰殺敵人,梁家父子兵。”

然而,正當抗日斗爭蓬勃發展時,1939年11月,國民黨掀起反共高潮,梁秀松不幸被捕,英勇就義。

父親犧牲后,梁仞仟繼續投身抗日。1940年4月,他作為運西地區黨的代表,赴延安參加黨的“七大”。因“七大”延期,他進入馬列主義學院學習,后調入中央研究院工作。1941年9月,梁仞仟在延安病逝。

從省城求索真理的熱血青年,到返鄉播撒革命火種的先行者,再到運西抗日烽火中運籌帷幄的領導者,梁仞仟的生命定格在29歲,如流星劃過夜空,短暫卻耀眼。他與父親梁秀松“毀家紓難”、父子同心的壯歌,將家國情懷演繹得蕩氣回腸。這位年輕的共產黨人,用一生踐行了初心與使命,如同鄆城烈士陵園里長青的松柏,永遠扎根在他深愛的土地,也永遠激勵著后人銘記歷史、賡續紅色血脈,在新時代的征程上砥礪前行。

責任編輯:
分享到:
中共菏澤市委網信辦主管 菏澤日報社主辦| 新聞刊登批準文號:魯新聞辦[2004]20號 | 互聯網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17
網站備案號:魯ICP備09012531號 | 魯公網安備 37172902372011號
Copyright© 2004-2012 heze.cn All rights reserved.中國菏澤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