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姜培軍 來源: 牡丹晚報 發表時間: 2025-09-03 09:18
□記者 姜培軍
抗戰時期,菏澤處于日軍華北、華中兩派遣軍的結合部,廣大人民生命、財產遭受了空前浩劫。穿越歷史煙云,一行行苦難的淚水,一個個悲壯的身影,一段段不屈的抗爭,在80年后的今天依然震撼人心。那是菏澤人民的至暗時刻,歷史的血和淚,我們不能忘,也不敢忘。
日軍兩次占領菏澤城
“1938年5月,日軍首次侵占菏澤城,實行慘無人道的‘三光’政策。”9月1日,記者走進菏澤市抗日紀念館,展廳地板上鑲嵌的一塊銅牌,簡略記述了日軍侵菏的開端。
走過紀念館內微縮的盧溝橋場景,便踏入了那段血與火交織的歷史。最觸目驚心的,是一組日軍當年侵占菏澤時留下的照片:第一幅標注著“菏澤縣警備隊第三中隊討伐歸來”,畫面中多名日軍士兵騎馬攜槍;第二幅展現了日寇占領菏澤城后的街景,殘垣斷壁間盡顯凄涼,成為日本侵略者犯下滔天罪行的鮮活鐵證;還有一張照片里,一名日軍士兵身著軍服、頭戴軍帽,軍刀拄地,背景可見“大日本軍高莊集警備隊”字樣。這組照片由一位有心人在菏澤一家照相館發現,如今已成為日寇侵華的重要物證。
立此存照,沒齒難忘。《中共單縣大事記》記載了日軍入侵菏澤的最早記錄:“1938年1月13日,日軍第三十二師團悍然出動兩架飛機轟炸單縣城,投擲炸彈4枚,造成數人傷亡,引發大火,直接經濟損失達20萬銀幣。”
1938年5月11日,日軍第十四師團酒井支隊從濟寧出發,攻陷鄆城。5月12日,該師團司令官土肥原賢二中將率領主力2萬余人,從鄄城、鄆城等處渡口渡過黃河,先后占領鄄城、巨野、成武、菏澤(現牡丹區)、定陶、曹縣等縣城,所到之處燒殺搶掠,無惡不作。《中共菏澤市黨史大事記》明確記載:“1938年5月14日,日軍第一次侵占菏澤,奸淫擄掠,殺害民眾2000余人。”
史料顯示,1938年5月14日拂曉,日軍炸開菏澤城門、轟塌城墻后發起進攻。國民黨第二十三師官兵在城內與日軍展開激烈巷戰,數次擊退敵人。但關鍵時刻,第六十七旅、第六十八旅旅長信心動搖,率部后撤,導致菏澤城防瞬間崩潰,大批日軍涌入城內。第二十三師參謀長黃啟東率殘部與日軍展開肉搏,頭部受傷后因失血過多壯烈犧牲;師長李必藩率部突圍時身負重傷,退至菏澤以南5公里的王莊后,在軍用地圖空白處寫下遺言:“誤國之罪,雖死尤輕。愿我同胞,努力殺賊!”隨后舉槍自戕,以身殉國。5月25日,日軍第十四師團從菏澤出發,向隴海鐵路以南地區進犯。
日軍暫時撤離魯西南后,國民黨新建的專區、縣級機關陸續返回菏澤城。隨著日軍停止對正面戰場的戰略進攻,其華北方面軍開始對華北各抗日根據地發動輪番大規模“掃蕩”。1938年秋至1940年夏,日軍再次沿津浦、隴海、平漢三條鐵路線向菏澤地區發起新一輪進攻,到處安炮樓、設據點,擴充偽軍,對菏澤地區尤其是魯西南、湖西、運西抗日根據地實施封鎖與蠶食,致使國土淪喪、社會動蕩、生靈涂炭。
侵華鐵證 菏澤之殤
硝煙雖已散盡,但歷史不容忘卻。在全國人民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之際,歷史的回響依然清晰:有些傷痛,必須永遠銘記;有些記憶,終將化為前行的力量。
日軍鐵蹄所至,慘案接連發生。無辜百姓慘遭殺害,田園化為焦土,房舍變為廢墟,美麗富饒的家園毀于一旦。1938年至1945年,日軍盤踞菏澤的7年間,始終推行慘無人道的“三光”政策,殺人放火、奸淫擄掠,罪行罄竹難書。
城破之后,百姓最先遭殃。1938年日軍侵入菏澤后,當地人民的生命與財產遭受空前浩劫。據《曹縣志》記載,曹縣人口從1936年的60.3萬人降至1946年的34.0342萬人;《東明縣志》顯示,東明縣人口從1936年的16.2978萬人減少到1945年的9.0578萬人。
除人口銳減外,菏澤人民的財產也損失慘重。《菏澤市志》記載,日寇入侵后,菏澤的生產活動遭到嚴重破壞,畜禽數量以驚人速度減少。
抗戰期間,日軍在菏澤制造了數百起死亡10人以上的慘絕人寰的慘案。據《菏澤市軍史志資料》記載:1939年7月3日,日軍第五師團一個聯隊1000余人占領菏澤,至抗戰結束的6年間,強征大量勞工修筑工事,挖掘了一條北起馬村石口、南至金堤河南王,長達90里、寬約5米,兩側各占壓3米土地的封鎖溝;在城區及鄉村修建了42個各占地約20畝的炮樓。在此過程中,菏澤勞工死傷無數,許多人落下終身殘疾。
更令人發指的是,日軍為搜刮民財、麻痹民眾意志,在人口密集、經濟相對發達的地區開設大煙館,強迫群眾吸食鴉片。1940年秋,日軍先在定陶馬集鎮后張家村開設兩處大煙館,后又在趙莊增設一處,強行將群眾抓進煙館吸毒,先后致使70多人成癮。力本屯村的富裕戶李方見被迫吸食鴉片后無法自拔,最終賣掉100多畝土地,仍被煙毒折磨致死。
暴行累累 山河猶泣
日軍在菏澤大地上犯下的滔天罪行,一樁樁慘案如利刃般刺進菏澤人民的心臟,其殘暴程度難以用文字盡述。
1938年5月14日,日軍第一次攻占菏澤城時,制造了大丁莊血案。當天凌晨,日軍闖入大丁莊后隨即展開屠殺:分成多個小組向村民院中投擲手榴彈,隨后破門而入,見人就殺。短短不到4個小時內,喪心病狂的日軍殺害村民32人,6戶人家慘遭滅門,10余人受重傷,40多名婦女被奸淫,100余間房屋被毀壞,給大丁莊留下了永遠無法愈合的創傷。
里馮莊慘案的血腥場景至今仍烙印在人們的記憶中。1943年9月20日拂曉,4000余名日偽軍分三路圍攻牡丹區安興鎮里馮莊村,駐扎在該村的國民黨二區兩個營官兵及村內絕大多數群眾慘遭殺害。日軍用大炮炸開南門攻入村內后,村民們紛紛躲進田繼業家兩間隱蔽的屋子里,因聚集的人越來越多,最終暴露了目標。一名日軍士兵站在門檻上舉槍點射,屋內28名成年人全部遇難;村民郭遠明被投入井中活活淹死。此次慘案中,國民黨二區兩個營約400名官兵、600余名群眾全部慘遭殺害。
1940年冬,定陶東北的黃店、孟海一帶因長期駐守著國民黨軍孫良誠部,對日軍構成較大威脅。1941 年2月25日,日軍糾集7000余人對孫良誠部駐地發動 “掃蕩”。孫良誠部張棟臣率領第八師駐守馬樓、孟海抵御日軍。馬樓西門被日軍炸塌后,敵人沖入寨內,守軍奮勇抵抗后被迫退至相鄰的孟海固守。日軍隨即動用百余門山野重炮,對僅有百余戶的孟海村狂轟濫炸。當日午后兩點,日軍攻入孟海寨,第八師1800余名官兵壯烈陣亡,17名村民慘遭殺害。據孟海村村民孟凡明回憶,他當年參與埋葬第八師官兵遺體,足足用了三天時間。這片英烈安息之地,后來被人們稱為“萬人坑”。
東明王官營村慘案、定陶苗樓慘案、曹縣水牢慘案、巨野楊樓慘案……樁樁慘案、筆筆血債,均被永遠記錄在史冊之上。
80多年過去了,菏澤大地上的每一處歷史傷痕都在時刻警醒著我們:唯有銘記苦難,方能倍加珍視和平;唯有以史為鑒,才能更好開創未來。